老年性白内障有哪些症状?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晶状体逐渐混浊,这就是老年性白内障。一般起于40~45以后,可双眼同时发病,也可双眼先后发病。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除了晶体混浊外,对视力的影响随混浊部位及程度而不同。老年性白内障病人常在早期自觉眼前有固定不动的黑点,并常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现象,由于混浊的部位不同,视力障碍出现的时间亦有不同,随混浊的进展,视力障碍逐渐加重,较后可降低至指数以下,或仅有光感。
老年性白内障有哪些症状?根据晶状体混浊的程度不同,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双眼多同时发病,也可有先后发病,双眼进展程度不同步。在光线明亮的地方,瞳孔缩小,光线进入人眼的通道变窄视力更差或者阅读时视物模糊更加明显,或者光线周围出现晕圈、虹视和眩光。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对于近视患者会出现近视度数加深,看近距离物体或书籍显得更清楚、老花改善,提示发生了白内障。有的患者虽然视力下降不明显,但视物对比敏感度已经明显下降,表现为看物体颜色变暗或呈黄色等,尤其在光线不充足或夜间驾驶时对外界环境的辨别能力下降。
注意:虽然老年性白内障一般为 性视力缓慢下降,但少数患者由于具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高危解剖因素,如眼轴短、前房浅、虹膜前移或膨隆,在白内障发生过程中膨胀期,由于晶状体水分积聚出现体积增大膨胀,可以加重前房变浅并阻滞房水流通,导致眼内压积聚升高诱发青光眼急性大发作。患者表现为眼红、眼痛甚至伴头痛、恶心,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去光感,此次患者应到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若治疗不及时可以造成 性视力损害,单纯依靠白内障手术也无法挽救视功能。
白内障主要分为皮质性和核性两大类,皮质性白内障是较多见的类型,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
1)初发期:较初在晶状体赤道部的皮质出现放射状的乳崐白色楔状混浊,其基底在赤道部, 向瞳孔中心,混浊条纹之间皮质仍然透明,散瞳后,用彻照法检查可见晶状体的赤道部红色背景上出现黑色的楔状条状阴影,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混浊位于周边部呈羽毛状,初期混浊发展甚慢,可达数月甚至数年,有的长期停留在此一阶段而不发展。
2)未熟期:晶状体赤道部的楔状混浊逐渐扩大并继续向瞳孔区和深层发展,全晶状体外观上呈现乳白色的混浊,但混浊并不均匀,原来的各个楔状混浊互相融合后,仍可清楚显示放射状条纹,此期皮质层水分增加而使晶状体膨胀、前房变浅,可发生继发性青光眼,因皮质尚未 光混浊,虹膜投影存在。
3)成熟期:晶状体皮质 混浊,外观上呈弥漫性乳白色晶状体的膨胀 消退,前房深度恢复正常,虹膜投影不存在。
4)过熟期: 晶状体皮质的蛋白质变性继续发展,纤维原有的结构已经 破坏。外观上,放射状条纹消失,晶状体呈均一的白色混浊,由于分解产物及水分不断排出,前房可变深、虹膜震荡、前囊混浊而皱褶。由初发期至成熟期所需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为期5—10年不等,也有发展较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