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眼睛看不见了,可能不是老花眼

    字体大小: A+ A-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会觉得视力明显下降。在看手机、读报纸的时候总感觉文字不仅很模糊,还拧成一团,甚至觉得色彩都变得不那么艳丽了。再后来,不止是文字,看到的人像、风景都开始变得歪歪扭扭......人们常常会误以为这是老花眼加重了,其实,这很可能是患上了黄斑变性。

    1. 什么是黄斑

    黄斑是视网膜上一个正常生理结构的解剖名称,它是正常眼底的一个部位。黄斑是眼睛感光的重要部位,因富含叶黄素呈黄色外观,因此被称为黄斑。它位于视网膜的中心位置,能识别形状、大小、颜色、纵深、距离等大多数光学信号。

    2.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怎么回事?

    老年性黄斑变性又叫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顾名思义与年龄相关,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视力损害性疾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年龄越大,发病率就越高,是老年人群低视力乃至盲的主要原因。

    由于年龄的增长,黄斑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可能会出现萎缩、出血、新生血管形成等,从而引起中心视力下降。中心视力是日常活动所必需的,如阅读、视物、识别面部特征和驾驶等,一旦损伤,很难再恢复,甚至导致失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就是老年性黄斑病变。

    3.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症状?

    老年性黄斑变性早期患者可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的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不易察觉;随着病情缓慢进展,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

    (1)中心视力减退。黄斑部超精细的正常结构是敏锐视觉的基础。这个部位任何一点的细微变化都会引起视力的严重减退。很多黄斑疾病患者就诊的原因就是自觉视力下降。

    (2)视物变形,视物变小或变大。有一部分患者因为看东西变形,看门框或窗框变得歪歪扭扭,或者两只眼看东西大小不一样,这是因为黄斑部感光细胞分布的密度、规律都有一定的模式,一旦发生出血或者水肿,都会影响病变区域内细胞的分布密度和走形格局,视觉上的表现就是视物变形,视物变小或变大。

    (3)视野中央黑影遮挡。黄斑部有新鲜出血时,患者多会出现眼前正中央有黑影遮挡,并且不随眼睛的转动而转动。

    (4)视物发暗。还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只眼睛看东西时比另一侧要昏暗。

    4.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分类

    根据疾病特征的不同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

    干性黄斑变性,是指由于年龄的增长,黄斑部组织老化,脂质沉积于视网膜内,形成一个个散在的“玻璃膜疣”。干性黄斑变性虽然发病人数较多,但是在早期对视力的威胁相对较小,且进展较为缓慢。

    湿性黄斑变性,是指除玻璃膜疣外,还有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但新生血管结构不完善,可致液体渗漏并积聚在黄斑部,引起黄斑水肿和组织破坏。可发病时即如此,也可由干性黄斑变性转变而来,严重时还可出现黄斑出血,严重威胁视力。黄种人群黄斑变性主要以湿性黄斑变性为主。

    5. 如何预防黄斑病变

    (1)控制危险因素,如戒烟,清淡饮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已患“三高”的人群遵医嘱治疗基础疾病,定期监测各项指标。

    (2)外出注意护眼,如使用遮阳伞、遮阳帽、医用遮光眼镜等,防止眼睛长时间被强光照射。

    (3)健康饮食,如增加绿叶蔬菜、鱼类等可降低黄斑变性的发病风险,补充叶黄素、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有助于预防视网膜的氧化损伤。

    黄斑变性不可逆,严重的甚至会致盲。因此,随着年纪增长,为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生与发展,应定期到专业医院做眼健康检查。


    猜你想看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