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手术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技术愈发走向成熟。现在,越来越多人选择手术,但身处信息时代下,信息冗杂难辨真假,关于近视手术,很多人还是存在一些认知误区。今天就来帮助大家,对近视手术的一些常见误区来辟辟谣。
误区一:近视手术越贵越好?
生活中,人们往往认为越贵的东西越好,其实这种想法不尽正确,因为一般情况下,医生会通过多项数据的检查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来为近视人群选择最为适合的手术方式,确保近视朋友术后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并不是近视度数越高手术费用越高。真正决定价格的是手术方式,而且每种手术方式的费用都是固定的,并不会因为度数高就涨价,比如做全飞秒,700度和800度价格是一样的。
近视手术费用参考:
晶体植入>ICL晶体植入>全飞秒>smart全激光>飞秒激光>准分子
误区二:近视手术人人都能做?
当然不是,近视手术对患者的年龄、眼部条件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临床上界定的近视手术范围为18~50岁,且近两年度数稳定,每年上下浮动不超过50度的近视朋友。在开展近视手术之前,一般会进行严格的术前检查,包含视力检查、角膜检查、眼底检查、眼压检查等20余项,医生会根据手术检查结果来确定是否可以近视手术,以及适合哪种手术。
误区三:近视手术不成功,会变瞎?
近视手术前会对近视朋友的眼睛进行多项规范严谨的检查,并有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在眼部整体检查结果符合安全手术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手术,激光矫正近视手术是在眼表进行激光切削,ICL手术是在眼内植入人工晶体,均对眼部周围以及深层组织没有影响,也不会触及视网膜,不会致盲。近视手术多年来也被很多参军、考公务员、求学人员选择,先进的设备、精密的手术设计等也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
误区四:做完近视手术后早期不能使用电子产品?
好不容易做了手术,却不敢看手机,担心视力会受影响,这实在是谨慎过头了。虽然医生建议术后早期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但并不意味着不能使用。通常来说,术后早期眼睛处于恢复阶段,注意劳逸结合,不宜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普通强度的工作、学习,使用电脑、手机,建议每三十到四十分钟左右,休息十到十五分钟,期间可以远眺放松。另外,建议一周内避免夜间驾驶。
误区五:术后易得老花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
有的人认为做了近视眼手术,老了之后容易得老花、白内障等眼疾。这也是错误的。近视激光矫正手术是通过切削部分角膜组织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因此,眼球的其他结构没有任何改变。而老花、白内障等相关疾病是人到一定年龄发生的退行性改变,与角膜并不相关。因此,近视手术也不会引起老花、白内障等眼疾。
误区六:术后视力没恢复到1.5是效果不好?
每个人的眼部条件不同,最佳矫正视力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术后能达到术前预估的理想视力。但这个视力是多少,是由你自己的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国际正常视力标准是1.0,从临床上看,绝大多数近视患者术后第二天就能恢复到1.0乃至1.2的良好水平。
以上六点只是诸多误区的冰山一角,只有正确认识近视手术,才能还近视手术“清白”,想要科学摘镜,大家还是需要通过系统检查和专业医生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