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分为单纯性近视及高度近视两类。单纯性近视即一般性近视,屈光度通常在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近视的进行性发展缓慢,眼球组织正常,不出现病理性改变。而高度近视,又称为病理性近视,是以屈光度进行性加深、眼轴不断增长、眼内容和视网膜脉络膜组织进行性损害引起视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眼病。
单纯性近视眼的病因主要可归纳为遗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
①遗传因素
单纯性近视眼有明显家族聚集现象,在学生等人群调查发现双亲均为近视眼者,子代近视眼发生率明显高于双亲仅一人为近视眼者;后者又远高于双亲均无近视眼者,说明遗传是近视眼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种族的近视眼发生率也有很大差异,黄种人发生率较高,白种人次之,黑种人较低,即使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种族的近视眼发生率仍有明显差异,这提示遗传因素是种族差异的主要原因。
②环境因素
单纯性近视的发生也与环境因素有关。
视近负荷: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单纯性近视眼发生率与视近负荷有关,例如长期读书写字的学生中发生近视的比例明显偏高。视近负荷包包括过近用眼及视近时间过长。近距离工作和近视眼的发生及发展存在剂量梯度效应。研究发现阅读时间长的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表现高于阅读时间短的学生。阅读及近距离工作时间越多,近视眼进展越快。另外长期在室内工作、学习,即经常在弱光下、远离阳光也与近视的发生有关。
地区差异及社会经济因素:城市比乡村近视眼的患病率明显高,这个现象随年龄增加而变得更加明显。农村生活更接近自然,空气新鲜。这和其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及饮食营养均有关。并且农村学生看电视和用计算机的机会少。
照明与阅读姿势:关于光线对人眼影响的研究意见不一致。环境与作业面的亮度对比越大,越易引起视力疲劳。白炽灯对视力的影响要比荧光灯大。也有研究认为照明和近视眼无关。
阅读姿势不良:亦会造成视力减退。阅读距离越近,脖子倾斜度越大。这种姿势使离读者较近的视面受头的遮挡而变暗,引起同侧瞳孔扩大,影响视力。
概括而言,在决定单纯性近视眼发生与否的个体差异中,遗传与环境约各起一半作用,遗传的作用略大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