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位于视网膜的中心,是眼后部的感光组织,视网膜能立即将光或图像转换成电冲动,然后将这些冲动或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 形成视觉。黄斑是决定视功能的重要部位,识别形状、大小、颜色、纵深、距离等大多数光学信号。若其出现异常,就会引起视力低下,黄斑的任何病变,如水肿、出血,都会影响成像。
黄斑变性分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少年黄斑变性两种。
也称先天性黄斑变性:大多数在8-14岁开始发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眼病。发病原因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脂质沉着有关,由于这类细胞的变性,致黄斑脉络膜和视网膜萎缩。
1、干性黄斑病变
干性黄斑病变,占总发病率的90%,是由于黄斑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老化,不会发生眼底出血及渗出,病变进展缓慢,视力逐渐下降,危害相对较小。
▲较常见症状是▲:视物模糊,不清楚,需要更多照明才能分辨细节,较远距离情况下,辨别人脸有困难。当干性黄斑病变进一步发展,中央视力会出现模糊,随时间发展,这部分会变大、变暗、以致丧失中央视力。
2、湿性黄斑病变
湿性黄斑变性,占总发病率的10%,是由于视网膜下有异常的血管生长,新生血管破裂出血,并引起疤痕组织生长,使视力突然下降,会迅速严重地影响患者的中心视力,甚至导致中心视力丧失。
▲湿性黄斑病变的主要症状▲:中央视力快速减弱,视物变形,纸上字句弯曲,视觉中央出现黑影或模糊区域。
随着湿性黄斑变性的发展,中心视力会出现迅速丧失的情况,患者可在 2~3 个月内失明。湿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及中心暗点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能力,如行走、做饭、做家务、打电话及购物等。湿性黄斑变性病情发展迅速、致盲率高,为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国外一项研究显示:湿性黄斑变性的疾病负担甚至大于艾滋病及癌症。
从临床来看,干性黄斑变性患者约占85%,湿性患者约占15%。但干性黄斑变性患者也会湿性患者发展,并不能说干性黄斑变性就可以可高枕无忧了,还是要定期检查。